转自:河工新闻网

河工新闻网讯(记者杨艳 通讯员万雯婷)6月2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主办、工人时报社承办的2025年“媒体新疆行 助力‘新’发展”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的乌苏新润和纺织有限公司。
在这个以棉纱与棉线生产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里,现场一片忙碌:机器轰鸣中,洁白的棉絮变为根根细纱;生产线上,工人操作有序,眼神专注。这家企业以一根棉纱为引,正在绘就一幅人企共兴、链条共长、发展共赢的产业画卷。而常态化推进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简称“产改”),正是画卷中最坚实的底色。
据了解,乌苏新润和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棉纱与棉线研究、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占地130亩,拥有厂房面积超过37000平方米,现有职工300余人。走进生产车间,粗纱、细纱、并条、气流纺……各道工序紧密衔接,棉絮在高速运转的设备中飞旋,最终化作细密柔韧的纱线。
“新疆棉的好,要靠设备‘精耕’,也要靠人来‘巧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企业正依托产改机制和国家纺织产业扶持政策,打通从原料到成品、从用工到育工的全链条,推动新疆棉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产改的核心在人。在乌苏新润和纺织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职工不是固定的“劳动力概念”,而是可以成长为“主力军”“技术能手”的重要角色。近年来,该企业通过与工会组织协同发力,建立了覆盖职前、岗中、晋升等环节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同时,企业还设立了国通语辅导员与“一带一”导师制度,推动“零基础”职工迅速上岗、稳定发展。
“我们不仅要提供岗位,更要提供成长平台。”在企业展示区,乌苏新润和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常态化产改机制,工会每季度组织职工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极大提升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与归属感,也让技术型人才不断涌现。
此外,该公司配套建有160套员工宿舍、食堂、文体室及亲子空间,为一线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还健全了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真正将“稳用工”变为“强育人”。
编辑: 马娜 责任编辑: 王红润 审核: 王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