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3月14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 沈泽南 管晴川 兰溪台)熔喷布是生产防护口罩的重要原材料,它的产量高低直接影响防疫物资生产的速度。眼下,在纺织企业集聚的兰溪,不少企业都有转产熔喷布的打算,“跨界”生产企业能够顺利实施么?

一大早,隆发无纺布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德彩急匆匆赶往车间,查看今天刚下线的熔喷布产量。而厂区门口,不少货车正等着装货。“这两个月好像坐着过山车。”总经理吴德彩说,产能现在一天有1.3吨,可以做120万只口罩,非常开心。年前,因为本地无纺布企业多,竞争激烈,再加上突如起来的疫情,让他一度有了关门歇业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电视上在讲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市场紧缺,让他萌发出转产的想法。复工第一天,他召集企业骨干,决定立刻转产“放手一搏”。虽然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的产线很相似,但两天后,企业收到的第一批熔喷布检测结果却显示:产品不合格。
金华市隆发无纺布有限公司工程师金建铭:“检测结果不合格,天天睡也睡不好,这个布明天怎么去搞试验或调试,从哪里着手,天天想这个问题。”不光是吴德彩,在兰溪,当时还有几家打算转产熔喷布的纺织企业都遇到了类似的技术瓶颈。
浙江恒耀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文:“熔喷布最大的难点是它的缝隙直径要小于病菌直径,我们在现有的设备上参数调整没用,达不到技术标准。”
产线不过关、产品就难以合格。正当马建文放弃转产时,吴德彩找到了远在广东的机械工程师,得知生产熔喷布必须有“驻极装置”,但眼下,这个设备很难采购。正当大家犯愁时,团队从文献资料中有了意外发现。
金华市隆发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佳佳:“通过安装简易的电流增压装置也能达到类似效果,而且大连有家企业有现货。”
当晚,吴佳佳就决定直飞大连,第二天中午11点,她带着设备赶回公司。三天后,新一批产品下线了。不止熔喷布试制成功,转产过程中,吴德彩也有了新发现。吴德彩:“熔喷布其实用途非常广,服装保暖、海洋污染、锂电池隔膜都有,普通的无纺布利润5-7%左右,熔喷布我算了一下,利润在20%以上。”
眼下,企业准备引进2000万元全自动生产线,扩大高密度熔喷布的产量。而为了支持更多企业“跨界”转型,兰溪市设立总额10.6亿元的企业转产专项资金,其中1.5亿由政府贷款贴息发放给企业。作为首批受益企业,隆发无纺布拿到首笔600万元贷款。
兰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纲:“24小时之内就放款,贷款利率1.6%,他的成功转型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产业链的成功转型,我们也有一个专门的研判小组,防止企业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