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网 - 纺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纺织行情 | 市场行情 | 纺织新闻 | 纺织贸易 | 最新采购信息 | 行业研究 | 家纺图文 | 政策法规 | 纺织科技 | 化纤专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纺织贸易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F.biz | 商业搜索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信息来源:1textile.com   时间: 2020-03-27  浏览次数:132

今天,笔者像很好你们聊聊我国纺织的演变史。其实,在我国不少的古籍中,总是将“耕织”或“男耕女织”与“温饱”两个不同内涵的词组合在一起,体现了我国漫长的自给自足农业社会中,两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因果关系。耕织的提法,确实比较真切地反映了耕与织两者之间发生的先后顺序。“织”应该是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在此之前,以采集、渔猎为生的原始人用以截体的主要是木叶和兽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相当齐全,有陶、石制的纺轮,木制经轴,木制经纱梳理器,木卷布棍(中圆,两头有方棒,同一水平方向凿有量形缺口,长二十四点五五厘米),角质梭形器,骨质纬刀(箱)、骨针、管状骨针等等,可以构成人类初期的纺织业。织的前提是纺。遗址第一期发掘就出土纺轮一百二十件,其中陶纺轮一百零六件,石制纺轮十四件。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而且,纺轮大多呈扁平圆形,中心有小孔,直径在六点五厘米左右,不少纺轮表面上刻凿有漩涡形纹线,能够助动纺轮旋转。河姆渡一带可纺的植物纤维也十分丰富,野生的葛藤、棕、芦、麻、络麻、芦芒等遍生各处,这些植物的皮衣,只要经过浸渍、棒捣等工艺,便会变得又韧又软,是纺线的上好原料。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可能是线太细,经不住七千年岁月的侵蚀,在遗址没有找到布帛细线之类的遗存,但成段的绳子却有发现,其中有段系于陶罐耳钮的绳子是由植物纤维搓捻的三股绳。搓绳与捻线的方法虽有所差别,但没有质的不同,而只有粗细之分,可以推知,当时输纺细线应已不成问题。骨梭从右向左穿插于经线间,当倒钩伸至左边幅边时,钩住纬线往回一抽,纬线便织入经线之间,而角梭弦背部又磨得极匀称光滑,只要往下一压,可以起到纬刀的作用,将纬线压紧实。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因为经幅的幅宽有限,所以一个人就能操作;右手持角梭穿经,左手持纬线候于经幅左边,待倒钩伸至左边的经幅外,就将纬线挂于钩上。为了钩挂的便捷,这纬线器可能是与经幅等长,将单根线织成经纬组合的整块的布块,其难度要比纺高得多。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在技术上来说,编织是织布的先导,也是织布的技术基础,河姆渡先民掌握了编织技术却已有实物为证,应是确信无疑的。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苇(席)编达百余件,其中大的一块达一平方米以上。著席经竖纬横,席纹成人字状,就像现在的斜纹布;既不易松散,又美观大方,可见已掌握了较高的编织技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证明人类已经迈入了由耕而织的阶段

后来,河姆渡文化遗址还发现了陶舟、木桨、驯养动物、水井以及大批珍贵的原始艺术品,有绘刻、堆塑、圆雕等,以及骨笛、陶塌、木衛等吹奏和打击乐器等等,这些都透露出河烯渡文化时期的原始人生产和生活上的重要讯息,组成这一时期原始氏族社会的完整面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纺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