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网 - 纺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纺织行情 | 市场行情 | 纺织新闻 | 纺织贸易 | 最新采购信息 | 行业研究 | 家纺图文 | 政策法规 | 纺织科技 | 化纤专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纺织行情 > 纺织业:举步于调整转型的十字路口
2.biz | 商业搜索

纺织业:举步于调整转型的十字路口

信息来源:1textile.com   时间: 2012-03-26  浏览次数:531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市场持续疲软的形势下,我国纺织业积累的诸多弊端集中显现,下一步当何去何从
    这已不是纺织业第一次迎接挑战。从出口下滑到遭遇招工难、融资难,实体经济遇到的难题在纺织业毫无保留地体现;原材料之痛、无品牌之痛,所有这一切,把纺织企业逼到了调整转型的十字路口。春寒料峭,纺织业离春天还有多远?
    出口受阻优势尚存
    订单的部分转移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是一种常态,轻言中国在国际纺织产业链中地位更改并不可取
    订单减少对出口型纺织企业来说,意味着断了财路。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9%;而其中出口价格同比提高19.3%,出口数量同比仅增长0.5%。尤其在中小企业居多的纺织业,订单下滑意味着难以为继。
    在今年纺织业开局基本稳定的大形势下,大企业、自主品牌企业、内销企业订单相对充足,中小微型企业困难则较为明显,尤其是出口加工型小微企业,订单减少更为突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需求不足及竞争压力将更加突出,行业出口数量将呈低位或负增长。
    订单减少,需求受遏,欧债危机持续升级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是主因。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是,目前不但相当比例的国际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国内不少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也出现了到东南亚办厂的趋向。很多人提出疑问,是不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曾经引以为傲的劳动力优势是否风光不再?中低端纺织品的“饭碗”还有必要端下去吗?
    业内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原因在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成熟的纺织产业链,更拥有大批的熟练工人,订单的部分转移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是一种常态,因此就轻言中国在国际纺织产业链中地位更改并不可取。但是,专家也提醒,仍须注意其中的风险和隐患。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我国棉花流通体系与国际市场脱节,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国家,这本身就会产生一种驱逐效应,导致国际资源的畸形分配。回顾2011年的出口数据,我国纯棉纺织品的出口跌幅最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融资环境亟须改善
    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确实是受到了相关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陆续出台,但记者在走访的多数纺织企业中发现,认为自己能享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寥寥可数。希望政策垂青,不是很多纺织企业的心声吗?为何政策有了又觉得仍会擦肩而过?
    “政策扶持当然好,但一来这样的政策基本不会青睐我们这样的企业,二来靠政策解围毕竟只是暂时的。”一家浙江的锦纶企业负责人解释道。这并非个案,在大多数纺织企业看来,不少产业和企业扶持政策都指向了高科技、新技术以及近些年风头正劲的新兴产业,传统的印染、棉纺、化纤等行业已经被归入到夕阳产业之列,再加上节能减排指标的愈加严格,纺织企业“主动放弃”政策垂青也就不难理解。
    政策向何处发力最给力?绍兴和萧山的纺织企业都在追问,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的纺织企业也在频频发问,与直接的政策资金支持相比,打通融资渠道、合理税负结构的措施会不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行业的承兑汇票政策让企业苦不堪言,融资利息高达20%到40%。银行利率那么高,大大超出企业的利润率,企业完全在给银行打工。”还有小微企业反映,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并未真正落地,因而享受不到,一部分中型企业则成了夹心层,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都沾不上。
    这些问题,不仅纺织企业,实体经济中许多企业也不得不面对。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从根本上说,依旧是符合供求规律的市场行为,但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确实是受到了相关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不少企业感慨,创新的环境格外重要。做品牌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心血太大,一旦开始就如同两只脚踏进了泥潭拔不出来,往往是“饭烧到一半,柴火已经用尽”,在中小企业众多的纺织业内,有能力做自主品牌并做大做强的毕竟是少数。品牌的诞生并非企业个体行为,期待品牌给力,尚需构建完整的指导方略和扶植体系。
    夯实根基再言转型
    发展环境和市场秩序的外因很重要,但强筋壮骨、夯实基础的内因更重要
    难字当头,纺织企业深感寒意阵阵。但在调研中,不少纺织企业留给记者的印象是忐忑却不显慌乱,忧虑但不失信心。他们说,发展环境和市场秩序的外因很重要,但强筋壮骨、夯实基础的内因更重要。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不少企业没有退却和消沉,而是选择逆势而上,继续突破创新。比如,山东纺织工业协会为企业推广3D服装立体设计系统,亚光家纺建立了一流物流体系,阳信龙福在再生聚酯纤维领域异军突起,海斯堡出口转内销成功转型,浙江宏发将在聚合生产线的基础上实施锦纶纺丝的技改项目……此外,备受关注的产业用纺织品继续保持了迅猛发展,正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
    技术投入继续跟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调整,品牌朝着“叫得响、擦得亮”的目标打造,创新在如今的纺织企业眼里已不是当年等等看看的犹豫之举,而是关乎企业生死的必然选择。
    要在引导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纺织业从大到强的转变,需要政府、行业跟企业共同的努力。
    谈及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除了品牌贡献和科技贡献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环境和人才,“这几个方面是要作为战略基点来全力推进的,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推动纺织业由大变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纺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